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從徽州來,到世界去:“雙贏”成就地道安徽味 | 訪六尺巷創始人王保國

從徽州來,到世界去:“雙贏”成就地道安徽味 | 訪六尺巷創始人王保國

by admin - 2024-04-24 16 Views

出品丨搜狐美食 欄目丨風味流派

“千裏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安徽家喻戶曉的詩句,也是一進入六尺巷新徽菜就映入眼簾的裝潢。“我想家鄉的這種禮讓精神帶到北京來,傳播給更多的人。”六尺巷新徽菜創始人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

創辦至今,六尺巷新徽菜曾獲北京臭鱖魚菜品幫第1名、2023安慶市餐飲名店、北京市豐台區餐飲住宿服務行業2022年度特色經營企業、2023年度優秀品牌企業等榮譽。從百姓的家裏來,到百姓的餐桌上去,六尺巷新徽菜一邊“尋根”一邊“創新”。

本期搜狐美食「風味流派」欄目對話六尺巷新徽菜的創始人、董事長王保國,在山水縱橫的江淮大地,我們一起聆聽四季飄香的徽菜傳奇。

01

“門面招牌”臭鱖魚

喫的就是傳統味兒

說起最深入人心的一道徽菜,那就不得不提臭鱖魚。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正所謂“桃花流水鱖魚肥”,臭鱖魚最初的發源地就是在安徽池州的桃花溪。“這種鱖魚身形修長、肉質飽滿,因爲魚紋上有桃花瓣一樣的陰影,我們叫它桃花鱖。”

相傳明清時期,有徽商從池州回安慶老家的路上給家人帶魚,由於路途較遠,魚半路死掉,勤儉持家的徽商就买了點海鹽醃制。回家一燒,驚奇地發現魚肉入口鮮香、滑嫩美味,臭鱖魚也因此得名。

在當下,隨着臭鱖魚大規模發展,越來越多養殖、生產、加工的食品一體化流程出現。“黃山有很多臭鱖魚加工廠,他們大部分採取工業醃制方法,魚宰殺後直接丟到大型不鏽鋼盆裏用鹽水醃制,泡7天之後撈上來,但這種做法並不那么健康。”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比起工業化的加工流程,他更希望回歸傳統。“其實臭鱖魚最健康的方式就是幹醃,我們目前採用傳統的木桶幹醃臭魚,它具有呼吸功能,醃出來也更加健康、入味。

展开全文

在臭鱖魚養殖與品種選擇上,王保國也有自己的考量。桃花鱖肉質鮮美得益於生存的水質良好、魚的活動範圍大。依此經驗,王保國選擇了太平湖散養的冷水魚。

“黃山80%的工廠都在生產工業魚,因爲只有量產才能養活工廠和工人,但養殖生態不好也會帶來相應的質量問題。後來我找了一個小廠,老板是徽菜大師。他的觀點與我相同,寧愿少賺錢、少點產量,也要把食材做到極致,不能失去初心。”王保國又尋來了老家大別山的辣椒粉、收購了現殺現熬的臭鱖魚高湯料包,成就了六尺巷臭鱖魚與衆不同的“祕方”。

原料和技藝都有了,接下來就是精細化加工。

“工人們戴上手套給魚肉打花刀、按摩入味,再將魚肉在木桶裏逐層碼放,放置在無菌區域中。冷庫醃制7-10天,這期間需要根據天氣變化,每兩天翻一次邊......”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這樣做更加耗費時間和人工,相應每條魚的成本價要比其他貴4塊錢左右。“但我覺得這錢花得值,在六尺巷做出的臭鱖魚我能讓我的孩子隨便喫。”

做良心企業,創門店招牌。這一口臭鱖魚,仿佛再次把人們拉回了千百年前的古韻徽州。

02

從“輕度腐敗、鹽重好色”

到健康少油的新徽菜

作爲土生土長的安徽人,王保國用“輕度腐敗、鹽重好色”八個字來概括徽菜的特點。“傳統徽菜重口味好下飯,人們喫了能趕緊去幹活兒。”

無論是臭鱖魚、毛豆腐還是胡適一品鍋......徽菜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重油重色重鹽。但隨着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食品養生,有不少人擔憂徽菜的重口味做法會給身體帶來較大負擔。

有需求就要做出相應改變。2016年,王保國首次提出了要做“新徽菜”。“你要說新徽菜新在哪?我覺得是烹飪的方法和技藝更加健康。

以一道紅燒農家土豬肉爲例,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六尺巷使用精品五花,在對油脂的處理上精益求精。“我們先將五花肉攤开,取一些三層五花。通過煸炒讓肉四面變焦,減少油脂呈現。上色的時候使用安慶老家老百姓自己做的土醬油,再加冰糖提色。爲了促進消化,我們在紅燒肉下面墊了一層厚厚的黃山黃金筍作爲搭配。”鮮香軟糯、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呈上餐桌,食客們大快朵頤,腸胃也減輕了負擔。

除了烹飪理念更加健康,新徽菜還有一“新”就是烹飪的形式更加多樣。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我們可以用徽菜技藝去烹飪全國各地的美食,也可以用各地的烹飪技法來制作安徽的食材。”

1998年,19歲的王保國因爲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潮州菜的制作,對海鮮的精致化出品大开眼界。此後,又進入到了湘菜館工作,鮮辣入味的小炒讓他難以忘懷。來到北京創業時,爲適應當地發展,王保國入股了一家名爲“齊魯會館”的餐廳。自此,從小喫着徽菜長大的王保國,和粵菜、湘菜、魯菜、徽菜都打了交道。

凡此過往,仿佛都在爲六尺巷的發展積蓄力量,在六尺巷的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其他菜系優秀技法的影子。

我們的新徽菜加入了高湯環節,是借鑑粵菜手法和淮揚菜手法來燒制,讓菜的顏色更加清澈。

爲了將高湯做得鮮美,王保國特意跑到了安徽老家。“我老家的親戚告訴我。他在安徽水庫旁邊建立了一個農家樂,從水庫裏撈魚熬高湯。我們晚上放網,早上收網。放養的鯽魚烏黑發亮,熬出的魚高湯雪白濃鬱。我們請他將魚凍成類似火鍋底料的狀態,再給我寄到北京。”融入粵菜技法的徽菜更加精細,從外形和味道上都有了質的提升。

王保國表示,希望看到徽菜百花齊放、繁榮發展。“我希望有一天,我們這條街上开着高端、中端、低端不同客單價的徽菜餐廳,賣京魯菜的餐廳也可以开始賣臭鱖魚。”從陽春白雪到下裏巴人,只有切實走入家家戶戶,徽菜的傳承和發展才能越來越好。

03

供應鏈的“雙贏”

一面是新鮮食材,一面是鄉村振興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什么菜最有菜味兒、什么肉最有肉味兒我再清楚不過了。”談及對原材料的選擇,王保國神採奕奕、如數家珍。

“淮南的大公雞很好,每只雞要養兩到三年的時間。看這個雞好不好要檢查雞的腳釘、雞腿、雞嘴巴還有雞冠。”

“每年臘月我都會親自監老家的殺豬佬殺豬,告訴他明年豬仔和豬苗的購买時間。叮囑他們豬买回家後務必給它喫米糠、喫的食物一定要煮熟。”

“你看我們徽州小炒用的這個筍很幹淨,筍的顏色是原色,沒有用硫磺、硝水去泡,泡過後筍會變成很白的。”

......

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自己選擇的食材大部分來自於安徽本地。“我們大概70%的原料都是從安徽採購。”供應鏈端大量的需求也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當地的大姐醃制鹹貨比較有名,我每年會從她們那邊收2000斤左右的鹹貨。還有安慶的大公雞、六安的黑豬、石斛等,幾乎每一只豬都是在我的見證下宰殺的。”王保國表示,雖然很多東西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對家鄉的情結讓他不厭其煩地在北京與安徽之間來回折返。

走進居民家中的原料收購一面爲六尺巷提供了原生態的新鮮食材,另一方面,也拉動了鄉村振興,讓當地村民共同致富。

談及當下徽菜發展的最大阻礙,王保國表示,“徽菜的供應鏈公司還遠不成熟”。隨着經濟生活越來越好,本地種菜和養豬的百姓越來越少。“有時候種的菜和養的豬村民自己都不夠喫。我开車去各個地方收雞,我跟他們說你們家雞很好,有多少只我就收過來,人家說我們家最多可以養50只。”

自給自足的產量難以滿足供應鏈端大量的需求,高昂的物流費成本也讓不少餐廳在原料選擇上犯了難。“我們每年花在物流費上的錢不說有一百萬也得有七八十萬了。”王保國告訴搜狐美食。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從安徽到北京,從中國到世界,當一、二、三產業真正形成聯動與閉環,徽菜將登上更大的舞台。



標題:從徽州來,到世界去:“雙贏”成就地道安徽味 | 訪六尺巷創始人王保國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