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財富管理 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

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

by admin - 2024-04-21 15 Views

摘要

歷史上,美、歐貨幣政策周期大致同步,但美聯儲往往領先轉向。今年,美歐經濟、通脹、地產均分化,若歐央行早於美聯儲降息,美德利差走闊,美元指數將被動走強,新興市場國家匯率承壓。

(一)大宗上漲,歐央行政策立場邊際變化?歐美立場分道揚鑣,歐央行可以更獨立

地緣緊張,原油上漲,歐央行面臨的決策環境短期內出現較大變化。3月,瑞士央行意外搶跑,成爲今年第一個降息的發達經濟體。4月,伊朗以色列衝突顯著升級,再通脹擔憂升溫。盡管如此,歐央行4月例會基調仍偏鴿派,釋放了更明確的降息信號。拉加德強調歐央行的決策獨立於美聯儲,暗示今年歐央行或早於美聯儲降息。

歐美政策立場已分道揚鑣,降息預期差異擴大。伊朗以色列衝突以來,歐央行內部官員已表態關注到中東地緣局勢的擾動,但多數官員表態仍較爲鴿派,支持6月份降息。拉加德4月16日表示,若無重大衝擊,歐央行將朝着調整緊縮貨幣政策的時刻邁進。但美聯儲態度卻更加鷹派,市場仍定價歐央行6月降息,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已大幅推遲。

(二)美歐分化,歐央行是否滿足降息條件?經濟疲弱,通脹下行,早降息更有必要

美歐經濟基本面分化擴大,歐元區經濟增長仍疲弱,今年歐央行獨立降息或更有必要。2023年以來,歐元區GDP增速持續下行,2023年四季度降至0%,主要分項均低迷,美國GDP去年四季度維持3.1%高位。上一輪美歐增速分化出現在2011-2013年歐債危機期間,歐元區經濟大幅下挫,爲應對衰退,歐央行獨立進行了降息操作。

歐元區通脹下行相對順暢,通脹粘性低於美國。年初以來,美國CPI下行受阻,歐元區通脹下降速度更快。美歐通脹分化來源於雙方的通脹結構差異,美國通脹主要貢獻項爲住房,在薪資、住房市場韌性的影響下,粘性更強。歐央行4月議息會議預計2025年將實現2%的通脹目標,拉加德也表態不會等到所有指標均達到2%才开啓降息。

(三)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或有哪些影響?美元被動走強,壓制新興市場貨幣,風險資產價格波動率上行

若歐央行提前降息,美元指數被動走強。美元指數構成中,歐元佔比達58%,爲佔比最高的幣種。歐元兌美元匯率主要受美國-德國利差影響,其中2年期美德國債利差與匯率相關性更高。若歐央行提前降息,短期內,美歐經濟基本面或難以快速收斂,2年期美德利差趨向於走闊,或將支撐美元指數維持強勢。

強美元或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壓力,且不利於制造業的復蘇。去年年中以來,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提前开啓降息。智利央行2023年7月降息100個基點;巴西於2023年8月啓動降息;墨西哥2024年3月开啓降息,在強美元周期裏,加大了新興市場匯率壓力,若歐央行提前降息,短期內或使新興經濟體貨幣面臨強美元壓力。

若歐央行提前降息,有助於歐元區經濟的改善,但市場對此定價已較爲充分。歐元區金融條件2023年初开始邊際轉向寬松,帶動歐元區PMI及花旗意外指數好轉,歐洲權益市場接近同步回升。若今年歐央行提前降息,有助於維持金融條件寬松格局,但現階段市場對歐元區修復的定價已較爲充分,降息在短期內對市場的提振作用或較爲有限。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聯儲上調長期中性利率水平;金融條件邊際收縮;

+

報告正文

歷史上,美、歐貨幣政策周期大致同步,但美聯儲往往領先轉向。今年,美歐經濟、通脹、地產均分化,若歐央行早於美聯儲降息,美德利差走闊,美元指數將被動走強,新興市場國家匯率承壓。

熱點思考: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

(一)大宗上漲,歐央行政策立場邊際變化?歐美立場分道揚鑣,歐央行可以更獨立

地緣緊張,原油上漲,歐央行面臨的決策環境短期內出現較大變化。3月,瑞士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基准利率由1.75%下調至1.5%,成爲今年第一個降息的發達經濟體。瑞士搶跑一方面因爲其通脹已明顯放緩,3月瑞士通脹同比僅爲1%,遠低於2%的通脹目標;其次是爲避免瑞士法郎升值過快,確保貨幣條件適當。4月,伊朗以色列衝突顯著升級,由代理人衝突直接演變爲直接軍事接觸,地緣政治風險攀升,導致WTI原油價格脈衝至87美元,布油價格短暫升至90美元上方,致使再通脹擔憂升溫。

盡管如此,歐央行4月例會基調仍偏鴿派,釋放了更明確的降息信號。4月11日,歐央行召开4月議息會議,如期維持三大利率不變。通脹方面,歐央行指出,物價壓力正在減弱,工資增長逐漸放緩。地緣方面,歐央行提及了對俄烏战爭及中東局勢的關注,認爲地緣風險可能在短期內推高通脹。但歐央行仍認爲,如果通脹繼續回落,那么降低當前貨幣政策水平將是適當的,但不會預先承諾利率路徑。記者會上,拉加德也強調歐央行的決策獨立於美聯儲,暗示今年歐央行或早於美聯儲降息。

歐美政策立場分道揚鑣,降息預期差異擴大。盡管歐央行官員已關注到中東局勢的擾動,但多數官員表態仍偏鴿派,支持6月份降息。拉加德4月16日表態,如果沒有重大衝擊,歐央行將朝着必須調整緊縮政策的時刻邁進。但另一方面,拉加德也提及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風險,與歐央行相比,美聯儲官員的態度則更加鷹派,兩大央行的政策立場已出現分化。而從預期來看,期貨市場依然定價歐央行6月降息一次,與2月定價的降息次數基本一致,但市場預期的美聯儲降息時點已大幅推遲。

(二)美歐分化,歐央行是否滿足降息條件?經濟疲弱,通脹下行,早降息更有必要

美歐經濟基本面分化擴大,歐元區經濟增長疲弱,今年歐央行獨立降息或更有必要。2000年以來,美歐經濟周期具有較高的同步性,但2023年後,美歐GDP增速分化逐步擴大,歐元區GDP增速持續下行,2023年四季度降至0%,消費、政府支出、淨出口均疲弱,美國增速則逐季回升,去年四季度已回升至3.1%。增速分化今年或也難以收斂,3月歐央行下調2024年歐元區GDP預測至0.6%,同月,美聯儲上調了美國全年GDP預測至2.1%。上一輪美歐增速明顯分化出現在2011-2013年歐債危機期間,歐元區經濟大幅下挫,爲應對衰退,歐央行獨立進行了降息操作。

歐元區通脹下行相對順暢,通脹粘性低於美國。年初以來,美國CPI下行受阻,由年初的3.1%反彈至3月的3.5%,核心CPI連續半年處於4%上下。歐元區通脹去年12月曾出現短暫反彈,但截至3月仍延續下降趨勢,歐元區核心通脹雖晚於美國達峰,但下降速度更快,3月已降至2.9%,低於美國的3.8%。美歐通脹分化來源於雙方的結構差異,美國通脹主要貢獻項爲住房,在薪資、住房市場韌性的影響下,粘性更強,3月住房項貢獻了56%的通脹增速;歐元區商品權重佔比更高,且地產市場表現弱於美國。歐央行4月議息會議預計2025年將實現2%的目標,拉加德也表態不會等到所有指標均達到2%才开啓降息。

歐元區信貸壓力、金融及資產風險高於美國,過晚降息或導致風險暴露。與美國相比,歐洲更依賴銀行融資,本輪加息周期啓動以來,歐元區信貸增速均低於美國,截至今年2月已降至-0.1%,信貸增速下滑對經濟的抑制作用強於美國。歐元區銀行存款增速同樣低於美國,銀行業始終未能擺脫潛在流動性風險。資產價格層面,歐元區住宅地產及商業地產價格壓力均更高,截至去年底,德國住宅價格增速已深跌至-15%,商業地產價格增速已跌至-12%,但同期美國地產價格周期已觸底回升。

(三)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或有哪些影響?被動支撐美元,壓制新興市場貨幣

若歐央行提前降息,中短期內,或使美元指數被動維持強勢。美元指數構成中,歐元佔比達58%,爲佔比最高的幣種,歐元走弱將被動擡升美元。歐元兌美元匯率主要受美國-德國利差影響,其中2年期美德國債利差與匯率相關性更高。若歐央行提前降息,短期內,美歐經濟基本面或難以快速收斂,2年期美德利差趨向於走闊,或將被動支撐美元指數。 

若歐央行提前降息,被動加強的美元或對新興市場匯率構成壓力。去年年中以來,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提前开啓降息。智利央行2023年7月降息100個基點至10.25%;巴西於2023年8月啓動降息;墨西哥2024年3月开啓降息,在強美元周期裏,降息操作加大了新興市場貨幣壓力,導致今年巴西等經濟體貨幣貶值幅度較高;另一方面,若歐央行提前降息,美元被動升值,短期內或使新興經濟體仍需面臨強勢美元。

若歐央行提前降息,有助於金融條件維持寬松,帶動PMI改善,但市場對歐元區修復的定價已較爲充分。歐元區金融條件指數領先制造業及服務業PMI,2023年初开始邊際轉向寬松,帶動歐元區PMI及花旗意外指數好轉,歐洲權益市場接近同步回升。若今年歐央行提前降息,有助於維持金融條件寬松格局,但從花旗意外指數與股指的共振來看,現階段市場對歐元區修復的定價已較爲充分,降息在短期內對市場的提振作用或較爲有限。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衝突升級。俄烏衝突尚未終結,巴以衝突又起波瀾。地緣政治衝突或加劇原油價格波動,擾亂全球“去通脹”進程和“軟着陸”預期。

2、美聯儲上調長期中性利率水平。美聯儲經濟預測摘要顯示長期中性利率爲2.5%,但點陣圖的分布已經开始右移,且僅需2位成員上修就能改變中位數估計。

3、金融條件邊際收縮。2023年10月以來,隨着10y美債利率的大幅下行,金融條件大幅放寬,但近期經濟與通脹形式的變化,或引起金融條件邊際收緊。

注:本文來自國金證券於2024年4月20日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證券分析師:趙   偉(執業S1130521120002)zhaow@gjzq.com.cn

陳達飛(執業S1130522120002)chendafei@gjzq.com.cn

趙   宇(執業S1130523020002)zhaoyu2@gjzq.com.cn



標題:如果歐央行提前降息?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19185.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