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涅槃重生的瑞幸,仍在等待躍升

涅槃重生的瑞幸,仍在等待躍升

by admin - 2023-08-18 51 Views

文 / 九才

出品 / 節點商業組

回顧瑞幸咖啡過去三年的經歷,用“過山車”來形容並不爲過。對此,其董事長、CEO郭謹一用了“涅槃重生”四個字。

幾番波折後,瑞幸咖啡成爲了中國飲品特別是咖啡行業的一個範本。最近,瑞幸咖啡披露了其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當期其淨收入達62億元,同比增長88%。美國會計准則(GAAP)下,二季度營業利潤爲11.7億元,營業利潤率達18.9%。

緊接着,咖啡巨頭星巴克也公布了2023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同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總收入達到8.22億美元(約5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51%。

僅從營收上看,成立僅六年的瑞幸咖啡,已經超越了“老前輩”星巴克中國。

但是,這只是表面的數字繁榮。在瑞幸前面,星巴克的品牌影響力仍在,而在它身後,“同出一門”的庫迪咖啡正快速逼近。近期,庫迪位於三裏屯SOHO的第5000家門店已正式开業。

展开全文

面對前後夾擊,重新崛起的瑞幸咖啡,是不是可以松口氣了?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瑞幸的“起死回生”說起。

瑞幸,何以起死回生?

衆所周知,2020年是瑞幸咖啡的“至暗時刻”。因爲財務造假風波,瑞幸被迫從納斯達克被迫後,陷入到風雨飄搖的境地。

不過,瑞幸並沒有因此倒掉,而是採取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包括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解決訴訟問題、關閉虧損嚴重的門店等等。到了2022年1月,大鉦資本聯合IDG資本、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等機構,完成了瑞幸的債務重組,公司重回正常運營的狀態。

“瑞幸的商業邏輯是能跑通的”,這是投資方和新任管理層的共識。這是在战略方向上對瑞幸咖啡的認可。

作爲舶來品,咖啡在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星巴克等品牌的市場教育,爲近年來咖啡市場的火爆奠定了消費者基礎。

紅餐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咖飲市場規模達到752億元,同比上漲23.7%;2023年有望突破900億元。

目前,咖啡市場下沉也已成爲行業的一個趨勢。據美團和《2023中國咖啡市場洞察報告》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250%以上。

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對商業模式的篤定,是瑞幸咖啡重新崛起的外部條件。而开發出適合中國消費者的咖啡產品,靠的就是瑞幸自己的真本事。

“瑞幸以前的咖啡難喝,全靠賣的便宜,現在越做越好喝了,還真有點意外。”一位常年離不开咖啡的消費者對節點財經表示。而在這位消費者看來,瑞幸把咖啡與椰汁進行結合是個驚喜。

相應的產品銷售數據表明,這不是她一個人的看法,而是許多消費者共同的選擇。

2021年4月21日,瑞幸咖啡的生椰拿鐵上市。當年5月,瑞幸首次實現了經營層面利潤轉正。緊接着到6月30日,瑞幸宣布生椰拿鐵單月銷量超1000萬杯,刷新新品銷量記錄。當年12月,該款單品銷量已達7000萬杯,截至上市2周年銷量達到3億杯。

在此之前,瑞幸的產品开發能力就已顯露頭角。

2020年9月,瑞幸推出第一個爆款厚乳拿鐵,這款定價29元,實際售價14元左右的產品,在推出4個月內就賣出3160萬杯,貢獻了全年20%的銷量。

“事實證明,在飲品等消費市場,只要產品對路了,用戶就愿意买單。哪怕像瑞幸這種品牌,搞對了產品,也能起死回生。”有大消費行業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

瑞幸的產品研發能力,爲其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進入2023年,瑞幸先後推出多款新品,值得一提是茶咖系列,如碧螺知春拿鐵、茉莉花香拿鐵、蘭韻鐵觀音拿鐵等產品。

但是,瑞幸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就是爆款產品的持續競爭力,畢竟,爆款產品被模仿的門檻並不高。瑞幸想搶佔市場,就要持續擴大門店規模,通過本土化作战及加盟模式,快速向低线城市滲透。

但是,面對星巴克和庫迪咖啡的夾擊,瑞幸快速擴張的开店模式能不能持續下去,需要打一個問號。

开店+促銷,遭遇貼身肉搏

當然,對這個問題,瑞幸自己很有信心。就在關於第二季財報的電話會上,郭謹一說:

“今年上半年,我們提前完成了門店數量突破1萬家的裏程碑,中國咖啡市場正在加速發展,國內咖啡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瑞幸咖啡的門店規模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們還會加快自營和聯營門店的拓展速度。”

在瑞幸之前,中國只有四家萬店連鎖品牌:蜜雪冰城、絕味鴨脖、正新雞排和華萊士。其實,相比星巴克,瑞幸更像這四家客。大家都是單價便宜,門店輕,善打價格战,以多取勝。

相比前面的四位“前輩”,門店數量剛突破一萬的瑞幸咖啡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蜜雪冰城、華萊士等門店數量都已超過兩萬家,相比之下,似乎瑞幸咖啡的开店數量還有上升空間。

但是,上述行業人士認爲,瑞幸咖啡的店面與蜜雪冰城等不同,其目前仍以自營爲主,重資產較多。相比之下,這就要求瑞幸在成本上投入更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瑞幸的擴張。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瑞幸的自營門店數量爲自7188家,佔比仍超過六成。

作爲瑞幸咖啡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師出同門”的庫迪咖啡採取了更輕的“聯營模式”,在規模上奮起直追。從去年10月份第一家店开業,到今年7月,庫迪咖啡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按照這個速度,庫迪咖啡的店面數量追上瑞幸,已經不再遙遠。

面對瑞幸,庫迪毫不客氣,稱得上是“貼身肉搏”。首先在選址上,瑞幸和庫迪幾乎沒有區隔,庫迪甚至打出“瑞幸創始人請你喝咖啡”的噱頭,堂而皇之的蹭流量。

隨着門店數量快速增長,一旦庫迪建立起規模效應,瑞幸將陷入被動。而如果價格战持續進行,對於重資產的瑞幸來說,其利潤率將受到影響。

從二季度財報中已可以看出端倪,當期瑞幸的整體毛利率爲 60.3%,同比下滑1.4%,而銷售和營銷費用爲3.04億元,同比增長135.3%。

但是,面對庫迪的步步緊逼,價格仍將愈演愈烈。

二季度的業績溝通會上,郭謹一已經宣布,要把9.9元活動常態化進行下去。他說:“此次活動將至少持續兩年”。

“持續加強的優惠力度,一方面來自庫迪等低價咖啡競對的壓力,另外一方面則是瑞幸想要持續擴大規模的野心。”一位消費賽道投資人告訴節點財經。

庫迪咖啡對價格战也未放松。目前,其定價普遍在10-15元之間,與瑞幸的20元價格帶拉开了一定距離。市場普遍認爲,這樣的價格定位,擊中了瑞幸的價格“心髒”。

更嚴重的是,瑞幸的對手遠不止庫迪。比如門店數量是瑞幸兩倍的蜜雪冰城也在賣咖啡,大力推動子品牌“幸運咖”,而論規模效應、供應鏈管理,瑞幸面對蜜雪冰城,並沒有太大優勢。

近期,一群來自全國各地“蜜雪冰城”账號在一則吐槽瑞幸咖啡有三分之二冰塊的視頻下留下評論,獲得上萬點贊。雖然蜜雪冰城否認了是官方行爲,但外界似乎已聞到了“硝煙味”。

此外,當瑞幸开發新品,推出奶咖、茶咖時,茶飲品牌也加入战場。比如CoCo今年2月推出了3.9元的美式咖啡,8.9元的生椰拿鐵,樂樂茶也推出了咖啡品牌“豆豆樂”等。

不難發現,奮力拼殺的瑞幸咖啡,其實仍處於重圍之中,如何將規模優勢,轉化爲品牌優勢,成爲未來瑞幸突圍的關鍵。

品牌,瑞幸的關鍵一躍

咖啡,天然容易形成產品依賴,但這並不代表品牌依賴。

如今,咖啡行業的競爭正在從價格战、規模战向品牌、創新力、供應鏈等綜合實力的比拼。其中,品牌對於瑞幸來說仍是短板之一。

從成立以來,瑞幸一直以超越星巴克爲目標。但是,無論從品牌格調、店鋪風格、客單價等方面觀察,瑞幸都很難還說是星巴克的直接競爭對手。“身邊很多人選瑞幸,其實還是圖個便宜。”前述消費者向節點財經表示。在她看來,如果瑞幸沒有了價格優勢,選它的理由就會大打折扣。

過去幾年,瑞幸依靠低價策略和快速擴張的线下門店,吸引了大量的顧客。但是,這也讓瑞幸在品牌上陷入一個困境,即其就是一個平價品牌。而且,瑞幸多數店面的選址、空間等也容易給了消費者這樣的印象。

從表面的數據觀察,瑞幸靠着亮眼的營收業績,在行業上的風頭暫時蓋過了星巴克中國,當並不意味着它會笑到最後。

想要殺出重圍,瑞幸咖啡在迎战競爭對手的同時,可能更需要精細、差異化的品牌打造。前述行業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瑞幸面對更爲激進的庫迪咖啡,店面更多的蜜雪冰城等對手,如果不能在品牌上獲得突破,很可能陷入“苦战”,難以獲得更大的向上空間。

但是,“對曾經暴雷的瑞幸來說,今天建立品牌,比賺錢更難。”一位咖啡行業的投資人對節點財經直言。

回顧財務造假事件後的兩三年,瑞幸通過產品創新、名人聯名效應等舉措,實現了“起死回生”,但尚未實現其品牌的重新塑造和調性提升。對此,曾有人將瑞幸比作手機行業的小米,其想要先通過性價比佔據市場,繼而衝擊高端,但事實證明重新轉換賽道並不容易。

目前,咖啡市場是國內消費行業爲數不多的持續高增長賽道。大環境向好的情況下,瑞幸憑借創新能力和規模效應,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但是,瑞幸咖啡的護城河並不寬,也不深。比如研發創新,且不說會爆款會被對手快速模仿,持續輸出爆款同樣很不容易。今年二季度,瑞幸推出了24款現制新品,包括冰吸生椰、楊梅瑞納冰、冰萃系列及茶咖系列產品等,新的爆款並沒有出現。

面對前有星巴克,後有庫迪的形勢,營收數據可以讓瑞幸風光一時,但並不能給它松一口氣的時間。反而,這或許將成爲瑞幸真正挑战的开始,讓我們拭目以待。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涅槃重生的瑞幸,仍在等待躍升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