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絕佳的家鄉美食——餷粥

絕佳的家鄉美食——餷粥

by admin - 2023-12-05 53 Views

作者:楊宇峰

作者近照

“正月十三喝頓餷,銀的錢兒,往家爬”,也說“正月十五喝頓餷,銀的錢兒,往家爬。”這是家鄉上拔劍村乃至峰峰、磁縣、武安一帶流傳很久的一句飲食俗語。

“餷”即餷粥。舊時從元宵節前兩天的正月十三开始,直至十六,是必備的早餐。也就是說要連續喝上四天早餐餷。在我們家鄉,到二月二龍擡頭這一天,早晨也要喝餷,這天恰是義井村(以前是鄉政府、公社所在地,改革开放後改爲鎮政府)廟會,在上拔劍村南僅一裏多地,村民都要去趕會走親戚,有句風趣地順口溜:“喝了餷,去趕會,轉個遍,也不累。”

不知從啥時候开始,喝餷已經成爲家鄉過元宵和義井二月二廟會的一種飲食習俗。

在正月十二這一天,家鄉就开始爲元宵節做准備了。武術班熱身,文藝隊演練跑早船、跑竹馬、踩高蹺等節目,上了年紀的男人們張羅搭犁耬耙燈彩樓,布置燈地、點焰火的事情,婦女們則分片集中幾個地方,支上大鍋,燒上柴火,开始炒餷面。

餷面的原料最早是小米面,後來又用上了玉米面也能炒。兩種餷面味道略有不同,卻都很香。

炒餷面,大家互相幫忙,一家一家輪着炒。既要密切配合,還是一項細心的技術活。

首先是用新谷米碾成的米面(陳谷子米面失去了鮮香味,一般不用),放在大鍋裏的米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火的溫度要適中,一個人專門添柴,炒餷一般是兩個人,各拿一柄木鏟左右翻炒,可以輪班替換。炒一鍋大約需要二十分左右,炒好的餷面,顏色不能深也不能淺,成焦黃色爲宜,沒出鍋就已香氣撲鼻。

其次是,將炒好的熱餷面,盛到自家的簸籮裏,用一個木鏟不停的翻晾,直到變涼,不涼就會熱捂磈塊板結。

炒餷面是家鄉炊煙、餷香、笑語交織在一起的一道鮮活靈動的風景。是一縷古樸淳厚的鄉愁。是迸發熾熱感情,紅紅火火鬧元宵的前奏!

正月十二炒餷面結束後,晚上便是各家各戶炸麻糖、炸豆腐,這是十三开始喝餷粥時搭配的必備食物。餷中配花生米、黃豆、炸豆腐條、海帶絲、青菜、蔥花、麻糖等,喫起來噴香可口,是當地一種絕佳的特色美食。

展开全文

因爲不誤正月十三喝餷,義井鎮當地還留下來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

有一年正月十二,三個人各趕着驢車結伴去安陽城一家瓷器店送砂鍋、罐子、羅漢碗、鹽臼等陶瓷。下午4點到店鋪卸貨後,店老板說:“現資金緊張,我讓小夥計去催要貨款,晚上才能回來,你們等等,要回帳來付你們的款,晚上就在我這裏喫飯,天遲了就住下來明天走。”

三人說:“那你先欠着吧,我們不等了,下次再送貨時,一並結算,我們還要急着往回趕嘞。”其實是想趕回去喝正月十三早晨的餷。可見這餷是多么的誘人。

谷子是一種生命力頑強、且較耐旱的農作物。適宜在我國北方生長,峰、磁、武一帶是主要產區之一。從磁山遺址出土的谷物遺存來看,谷子有着悠久的歷史。谷米性溫,口感清香。先人選擇其面粉,加工炒餷,香味愈濃,加之配上可口佐料,成爲絕佳美食當之無愧!

有關餷的名稱,有一種稱呼叫“茶”,茶是衆所周知的茶葉,其功用是泡茶品飲。古代有以茶沫作爲一種原料,配上蔥、姜,棗等煮成茶羹或茶粥喝,叫“喫茶”,顯然與用米面炒的餷,風馬牛不相及,說餷是演變成的“茶粥”,此說欠妥。無非是借餷的諧音叫成“茶”而已,並非“餷”的本意。餷字,詞典上解釋爲熬(粥)。所以說鄉民稱餷粥是有道理的。

改革开放後,市場經濟活躍了,到企業打工掙錢的,有男有女,個體商業戶、養殖戶等大多是夫妻合辦,當保姆的婦女也越來越多,工作忙了,生活節奏快了,元宵前炒餷習俗漸漸淡化。爲了省事,人們在正月十三喝豆沫替代了喝餷,一些商店开始賣現成的豆沫面粉,花幾元錢买回去,配些花生米、豆腐條、菠菜、芝麻等,就可做成豆沫,再买些油條,便是一頓快捷的美味可口的元宵早餐。

餷粥雖然似乎離我們遠去,但仍有個別農戶在正月十二還照樣炒餷面,正月十三至十五喝餷粥,保留着這種傳統的飲食習俗。

我想,若有人將餷粥,做爲早餐經營店,再將喝餷的傳統習俗簡要制成宣傳板,掛在牆上,最好打出“早晨喝碗餷,銀的錢兒往家爬”的廣告語,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午宴並非唯酒美,早餐更是有餷香”橫披“絕佳美味”。加之經營誠信,服務熱情,一定會顧客爆滿,財源廣進,生意興隆。也一定會成爲堅守和弘揚這一傳統特色美食的“功臣”。

美食之餷,傳承愈久,彌香愈遠!

編審:朱世良



標題:絕佳的家鄉美食——餷粥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0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