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中國十大臭味食物排行榜,螺螄粉墊底,魚腥草第五,你能接受幾樣

中國十大臭味食物排行榜,螺螄粉墊底,魚腥草第五,你能接受幾樣

by admin - 2023-08-23 55 Views

爲什么人會喜歡喫臭味食物?還喫的那么香?這估計是令大多數人都匪夷所思的一個問題,特別是那些始終與臭味食物站在對立面、永不會去嘗試的人,心中的困惑只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其實,臭味只有鼻子能感知到,而舌頭是不具備此項認知功能的,人的味覺只局限於“鹹酸甜鮮苦”五種,但臭味往往又伴隨着因蛋白質發酵後分解出來的“鮮味”,也因此就有了所謂的“聞着臭,喫着香”的現象。

敢於嘗試臭味食物的人,總能收獲到不一般的鮮味,但勇氣也是分等級的,全國各地的臭味食物多到數不清,按照臭味的威力,誕生出了一份中國十大臭味食物排行榜,其中螺螄粉都只是墊底,豆汁也才排第六,不如來看看你能接受幾樣,勇氣值有多少!

第十名:螺螄粉

憑一己之力將臭味食物帶領回巔峰的螺螄粉,在近幾年確實圈了不少“粉絲們”。但不愛好這口的人們依然對它避之不及,每次聞到那一絲帶着“泔水”臭味的粉,都恨不得立刻擁有“瞬移”技能離得遠遠地,但說實話螺螄粉的臭在其他衆多臭味食物裏已經是很收斂,很容易讓人接受了。

展开全文

螺螄粉的臭味都源於裏面發酵的酸筍所形成的硫化氫和糞臭素,但也正是這發酵後另產生的鮮味與螺螄的鮮再度融合升華,讓螺螄粉的美味值遞增,一旦能跨過味臭的那道坎,便會越喫越香,滑糯的米粉在精心熬制的湯底裏浸滿了鮮味,淋上香辣的紅油,配上解膩清爽的酸筍、木耳、豆角,每次喫完都能久久的陷在回味中。

第九名:臭鱖魚

“桃花流水鱖魚肥”,鱖魚的美味是古人親自認證流傳下來的,可鱖魚到了安徽地界上就變得令人又愛又恨了。傳說最初,人們將鱖魚從沿江地區運送到徽州山區,爲了保持魚的新鮮度不變質,就在魚裏灑了一層淡鹽水,到了徽州魚確實沒變質但醃制出了一股獨特的臭味。

似有似無的鹹臭味,聞起來後勁一點也不小,不過好在將它油煎、燒制後,臭味也隨着溫度而揮發散掉了,鱖魚的魚肉一瓣一瓣的,口感緊致而細嫩,醃制的鮮味充滿口腔,又衍生出了更爲豐富動人的滋味。

第八名:臭豆腐

臭豆腐能在臭味食物中排得上號,主要源於它有一個龐大的家族。長沙的臭豆腐在炸制前被發酵了四十多天的黑色滷水浸泡,才有了它黑暗外表和“下水道”般的氣味,但油炸後酥嫩口感和濃鬱香辣、鮮鹹滋味也又引來無數好感。

和長沙臭豆腐並稱爲“黑白雙煞”的紹興臭豆腐,在臭莧菜梗的幫助下,散發出了猶如“噩夢”般的味道,同樣在油炸後蛻變出了美妙滋味,蘸上醬料香嫩酥美,還有一絲鮮甜。

北京的青方臭豆腐,時間更是賦予了它極其霸道的臭味,能直接將人給薰迷糊,得拿炸好的饅頭片來徵服它,臭裏透得鮮正好解了油膩,留下了清香,而濃鬱的鹹味裏又透着一股子的鮮讓人欲罷不能。

徽州臭鱖魚的老搭檔“毛豆腐”也是這個家族的一員,不僅發酵出了一身的白毛,還順帶多了些腥臭味,在視覺和嗅覺上給人形成雙重攻擊,一般人都下不了口,若是直接見了它煎過後的樣子可能還有點食欲,金黃的外表再裹上辣醬,喫起來倒是鮮醇可口。

第七名:梅香鹹魚

在廣東,人們鐘愛於一種名爲“梅香”的鹹魚,名字聽起來很是淡雅清香,但其實這“梅”代指的“黴”,原名爲黴香鹹魚。捕撈上岸的魚先是發酵一兩天,再用鹽醃制一周,曬幹後就會散發出奇特的臭味,甚至有人拿它和臭襪子作比較。

不過,熟的梅香鹹魚自有魅力,和茄子、肉餅分別做來喫都是難得的美味,魚的鮮味完美充盈了其他食材,一起喫鹹香下飯,回味無窮。

第六名:豆汁兒

北京豆汁兒的名號素來極具威懾力,年年跑去北京挑战喝豆汁兒的人不計其數,可真能淡定的一飲而下的人卻寥寥無幾。原本清香的綠豆經過發酵後,竟然能誕生出如此讓人下不去口的酸臭味,仿若盛了一碗餿了的泔水擺在了面前。

但“情人眼裏出西施”,愿意包容豆汁兒的人,在喝豆汁兒時就品嘗出了與衆不同的清甜味,沒有奇怪的酸餿味,有的只是清香爽口的酣暢感,再咬上一口焦圈,送一口鹹菜,清晨起牀余留的煩躁感也一掃而空。

第五名:魚腥草

除了雲貴川地區外,大概很多人這輩子都不會和魚腥草握手言和,它雖是草藥之王,營養價值很高,但它本身自帶的魚腥臭味也真的很難讓人過了心裏那關。入口後臭味減弱,可腥味也越加強烈,甚至還有些辣眼,這便是多數人第一次嘗魚腥草的感受。

對於將魚腥草從小喫到大或是喫習慣的人來說,魚腥草拌上些鮮辣椒、野蔥、香菜等就是最爽口的小涼菜,脆嫩鮮香,开胃下飯,一盤接着一盤喫都不過癮。

第四名:寧波三臭

以寧波當地人對臭味食物的喜愛,能拿出手來代表的絕對是“王炸”級別的,一份寧波三臭便能以一敵百。在紹興用來泡臭豆腐的臭莧菜梗直接被端上了桌,那臭味的威力壓根無需多想,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寶。

第二寶便是臭冬瓜,白嫩的冬瓜發酵出的臭味竟也能讓人立刻退避三舍,而最後一寶也被認定爲這“三臭之王”——臭芋艿翁,在臭滷水的幫助下轉化出了一種極爲濃鬱且厚重的臭味,是臭莧菜梗和臭冬瓜兩者相加都比不過的味道。

捏着鼻子喫下去,這三樣還是挺香的,莧菜那屬於野菜的鮮味被放大,冬瓜的清香也意外的被保留了下來,而芋艿翁也泛着清甜鮮嫩,尤其是在喫膩了大魚大肉後嘗上幾口臭三寶,胃口瞬間變得清爽不少。

第三名:牛癟火鍋

貴州的特色美食之一牛癟,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會比較陌生,即使聽了也不太明白它具體是種什么食物,簡單來說就是牛腸胃裏沒有被完全消化的草料,也是即將成型的“牛糞”。相信很多人在看到這的時候就已經眉頭緊皺了,可黔東南的一些當地人卻把這牛癟喫的滋滋有味。

牛癟經反復擠壓、過濾出的牛癟湯,看起來綠油油的,還散發着讓人欲哭無淚的“牛糞臭味”。湯汁混上幹辣椒、石菖蒲、牛膽汁等炒煮成火鍋湯底,涮上牛肉、牛雜一起喫,臭到薰眼的牛癟火鍋,喫起來還挺讓人上癮,草的清香味被煮的越來越濃,別有一番滋味。

第二名:臭豬肉

在四川雅江等地,豬的地位十分的高,殺好的整頭豬取了內髒後,再填入青稞、小麥等谷物,縫合好後吹至膨脹,埋進麥糠裏十多天去水分,最後掛在房梁上薰制,且一薰就是數年起步,十年二十年的也不在少數,時間越長就越是珍貴,只用來招待貴賓。

這臭豬肉的氣味可想而知,扛不住的極有可能會被那臭味給薰暈。當地人還喜歡直接生喫,剛喫第一口可能有種難以下咽的感覺,但多嚼上幾口就會驚覺有一種濃香味逐漸從舌尖擴散开來,還是很有反轉魅力的。

第一名:雷山庵湯

貴州雷山流傳着一句話爲“一湯傳三代,人走湯還在”,這湯說的就是雷山庵湯,絕對是地表最強的臭味食物,且沒有之一。苗族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准備一口罐子來裝這庵湯,庵湯也不是什么稀有食材制作的,就是百年來積攢下來的剩飯剩菜,其中再不斷地補充添加些新的剩飯剩菜繼續發酵。

這口湯在當地人眼中比肉還珍貴,而且一直相信湯會越老越好、越來越醇。也確實是這樣,散發着難以言表的臭味的庵湯,在做成火鍋後,竟讓普普通通的食材變得格外鮮香美味,蔬菜個個爽滑嫩口,肉喫着也肥而不膩,用湯汁泡個飯喫,喫完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老井說——

我國地大物博,類似這樣的臭味食物還有很多,像是很多人都喫不慣的北京滷煮,紹興當地人很喜歡喫的黴千張、黴面筋,溫州當地喜歡用小帶魚和紅曲米發酵醃制的溫州魚生,還有東北的大臭魚。廣東還研制出了“臭屁醋”用來燉肉、煲湯,貴州則有着“臭酸”,用來烹調菜餚。如果大家還知道哪些臭味食物,或是自己最喜歡的、能接受的臭味食物,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喫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十大臭味食物排行榜,螺螄粉墊底,魚腥草第五,你能接受幾樣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