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夏·合作與革新——西鳳酒整合資源再創品牌輝煌

夏·合作與革新——西鳳酒整合資源再創品牌輝煌

by admin - 2023-08-10 53 Views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白酒蕴藏着厚重歷史和文化底蕴,也是中國社交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在中國,白酒常常作爲節慶、喜慶和重要場合的慶祝飲品。在家庭聚會、朋友聚餐、商務宴請等場合,都能看見白酒的身影。酒,成爲團結人心、增進情感交流的媒介,也被視爲對客人的熱情款待。

陝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表示,西鳳集團一直以來堅定不移推進“高端化、全國化”战略,堅持“文化+品質”雙驅動,以酒爲媒,以文化“搭橋”,昂揚“出海”,不斷推動品牌的國際化,讓一抹“中國紅”點亮世界。

如今,西鳳酒憑借其獨特的風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以酒爲媒 西鳳品牌傳播力穩步提升

作爲中國四大老牌名酒之一,西鳳酒的發展業績令人驚豔。

2023年上半年,西鳳酒15年6年陳釀品牌銷售任務超額13%。紅西鳳品牌完成了全系列矩陣建設,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同時,西鳳酒也在海外市場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成功拓展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爲中國白酒在國際舞台上樹立了更亮眼的形象。

據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新華·西鳳酒品牌傳播力指數報告》,今年二季度,西鳳酒的品牌知名度繼續增長,達138.2點。這表明其品牌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的影響力。

西鳳酒品牌傳播力指數分項指數運行情況

文化先行,品牌方能領跑於市場。高效資源整合之下,西鳳酒積極將酒類文化與民族文化、消費價值等進行融合貫通,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僅致力於打造“中國文化白酒第一品牌”,還在市場銷售中表現出色,榮獲2022-2023年度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年度“市場暢銷產品”。

在品牌復興徵程中,西鳳酒業腳踏實地,構建科學的战略體系、完善的市場體系、清晰的品牌體系和領先的質量體系,以酒爲媒,以文化“搭橋”,不斷推動品牌的國際化,取得不俗成績。

以酒爲盟 加強酒業名企合作交流

展开全文

作爲中國白酒品質的引領者、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先行者,西鳳酒致力开發高質量產品,加強業內合作,提升中國白酒品牌影響力。通過不懈努力,西鳳酒正成爲更多消費群體的選擇,在從中國名酒走向世界名酒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7月18日,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率隊到西鳳集團公司參觀交流,並與西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舉行座談,雙方圍繞釀造工藝、品牌品質、行業高質量發展等進行深入交流。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西鳳酒不斷加強與各級盟友的合作,收獲了可喜的成績。針對茅台提出如何引領中國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五點思考”,張正表示贊同的同時提出“提供高品質白酒、尊重酒業文化、拓寬國際市場”三點倡議。

做好美酒品質表達,引領推動中國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非一家之力可達。“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西鳳酒積極同茅台、古井貢酒等中國名酒企業开展交流活動,交流互鑑、協同提升,堅持競合發展思路,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以酒會友 助力高端白酒走向世界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口感,才能夠不斷吸引新客戶維持老客戶。西鳳酒通過升級釀造工藝、嚴格把控品質,爲消費者帶來了令人滿意的產品體驗,也使得其在白酒行業中擁有了堅實的競爭優勢。

陝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正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EMDC)發展合作北京論壇歡迎活動上致辭

在7月25日舉辦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EMDC)發展合作北京論壇歡迎活動上,張正表示,依托三千年無斷代傳承的文化資源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級的釀造技藝,西鳳酒在品牌高質量轉型升級和“走出去”之路上走得愈加穩健。目前,西鳳酒已在美國、歐盟、加拿大、俄羅斯等15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注冊商標,並與海外30多個國家籤訂銷售合同。今年6月20日,西鳳酒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辦“中國紅·紅西鳳”鳳香盛宴,榮獲“韓國酒類鑑賞大賽”特等獎及“Best of 2023”大獎,贏得廣大韓國消費者的喜愛。西鳳酒業正在以全球化的視野,對外展示全新的現代企業形象。作爲馬來西亞馬六甲州“慶端午·遊龍舟”系列活動的唯一贊助用酒,西鳳酒的品牌影響力正持續擴大。

現代的酒文化已經超越口腹之樂,成爲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符號。“臨池飲美酒,尚可消永日”。在未來的酒業競爭中,白酒品牌還需打造更貼近消費者精神追求的白酒產業新環境,引導體驗者擴寬精神感知空間。

在這個時代趨勢的引領下,西鳳酒將繼續匯聚各方資源,在市場深耕、品牌打造、文化塑造等層面提升品牌聲量,以更貼近消費者的方式持續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夏·合作與革新——西鳳酒整合資源再創品牌輝煌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8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