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生活中的文化,闲話“茶食”

生活中的文化,闲話“茶食”

by admin - 2023-07-10 66 Views

周作人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北京的茶食》,感嘆彼時北京茶食之貧乏。周氏可能有些苛求了。其實,茶食之好壞,大可不必過分講究,只要是隨情隨性,自己喜歡,起到“佐茶”的作用,就好了。

一次,筆者和幾位同學去看望我們一位退休了的老師。他家有一個後院,後院裏栽滿了竹子;老師風雅,就在竹叢旁煮茶饗客。茶食只有兩種:一盤油炸花生米,一盤油炸核桃仁,均味道純正、酥脆可口。

我們一邊話舊闲聊,一邊啜茶,咀嚼老師提供的茶食。身邊,竹影搖搖,竹聲蕭蕭,環境優雅;口中茶食,嘎嘣脆響,齒頰生香,兩相呼應,景美,味道美,師生之情更美,真是情味鬱鬱。

茶食好壞,到底有沒有具體的標准?許多人追求“素淡”,認爲茶食素淡,才配得上飲茶的那一份風雅。筆者贊同這一看法,但更贊許宋人對美食的觀點,即所謂“適口者珍”。茶食亦是如此,適合自己口味的茶食,就是最好的茶食。

有宋一代,飲茶風靡朝野,所以,隨之伴生的茶食,亦是極其豐富。

舉凡果類、菜類、點心類,均可作爲茶食。果類,宋人喜歡生果,但更喜歡加工過的果制品。據《武林舊事》載,宋代的果制品有“爊木瓜、糖脆梅、破核兒、查條、桔紅膏、荔枝膏、蜜姜豉、韻姜糖、花花糖、二色灌香藕、糖豌豆、芽豆、慄黃、烏李”等。菜類,則既包括素菜,也包括葷菜,素菜自不待說,葷菜,如“鼎煮羊”“酒蒸羊”,甚至還包括海鮮類,如“油炸春魚”“芥辣蝦”等。點心類,更是豐富多彩,只要是面食,即可做茶食,如包子、饅頭、糉子、圓子,桃穰酥、餳角兒、甘露餅、玉屑糕等。

由此可見,宋人茶食,並不完全以“素淡”爲標准,而是異常豐富;但也正是由於太過豐富,有時難免食勝於茶,喧賓奪主了。

說到底,茶食,只能是作爲飲茶的點綴,只能是“佐茶”;食,要爲茶而增色。

故而,茶食特別要講究“精致”,色、香、味,要於“精致”中顯本色。

朋友到筆者家,一般是饗之以“茶果”。茶果之“果”,通常有三種解釋:一是水果,二是果仁,三則是泛指點心。筆者經常取前兩者。水果,取其“清淡”,必講究時令,尤以果實小巧者爲佳。如春天的櫻桃,夏天的葡萄等;若然是水果較大者,就將水果切爲小塊,插之以竹籤,堆於盤中,一邊飲茶,一邊取食,別具情趣。若然手捧一大水果,啃食佐茶,露饕餮相,就未免有傷風雅了。

果仁最佳,是茶食的上品。如葵花籽、桃杏仁、花生仁、榛子仁、松子仁、胡桃仁、开心果等,總之,凡堅果類的果仁,皆好。果仁爲茶食的好處是:味道單純,緩緩咀嚼而來,又香氣醇厚,滿口生香。果仁類,油炸亦好。如油炸花生米、油炸腰果、油炸核桃仁等。前些年,流行一種油炸核桃仁罐頭,核桃仁不僅油炸過,還浸了蜜糖,脆、香、甜,真是茶食的上上之品。家中有貴客光臨,還會特備“油炸綠豆糕”:制作爲小塊,油炸放涼之後,堆於白色瓷盤之中,色澤淡綠瑩瑩,入口酥脆,色、香、味俱佳。客人食之,無不稱賞,主客皆樂。筆者在旁,莞爾自得,亦是一美。

◎本文原載於《文摘報》(作者路來森),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生活中的文化,闲話“茶食”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6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