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被中國年輕人吹捧上天的“貴婦網紅”,背後藏着多少新型焦慮

被中國年輕人吹捧上天的“貴婦網紅”,背後藏着多少新型焦慮

by admin - 2023-06-21 61 Views

01

最近,各大短視頻平台上,有種“泥石流酸奶”火了。

黑得如同水泥一樣的酸奶,加上現切的水果和各種小料,就能賣出令人高攀不起的價格。

有人拿了不到十小塊的水果,結果店員接過去加了酸奶和小料後,告訴她要付43元。

展开全文

有人小心翼翼地自選了2盒,酸奶加上水果還不到盒子的二分之一,結果花了100多。

有人更是不解:“啥酸奶要160啊,酸奶水果撈怎么賣到這么貴了?”

貴的不止是酸奶水果撈,你會發現,現在受年輕人追捧的各種網紅酸奶,都已經到了輕易喝不起的程度。

比如有“酸奶中的愛馬仕”之稱的Blueglass,每杯的價格從29.9到45元不等。

據說酸奶中加入了當下流行的雪燕、藻藍蛋白、玻尿酸膠原等食材,主打一個所謂的“美容養顏”。

比如以牛油果系列火出圈的茉酸奶,價目表上一杯的價格要三四十,加個小料就五十了。

甚至連超市裏普通的小小酸奶杯,加了點谷物就可以賣到18元一個。

熱搜榜上,一個名爲“酸奶爲何越來越貴”的話題,閱讀次數更是高達2.9億,因爲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酸奶越賣越貴的背後,正是因爲戳中了很多當代年輕人的健康、養生、身材焦慮。

配料表要越幹淨越好,還要“0添加、無負擔”,食材口味也要向歐美流行起來的“健康食物”靠攏:

藍莓接骨木花、馬達加斯加香草、草莓蔓越莓奇亞籽、牛油果燕麥巴旦木......

你以爲喝所謂的“網紅酸奶”,會讓你越來越健康、體態越來越輕盈。

但事實上,除了用生牛乳和菌種做出來的、酸到難以下咽的純酸奶,大部分好喝的酸奶,只會讓你越喝越胖。

爲了讓味道更甜更容易上癮,網紅酸奶中往往會添加大量的糖,小小的一杯就足以讓你的血糖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

有人拍到過某網紅酸奶中使用的奶漿配料表,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水、葡萄糖漿、精煉植物油、白砂糖”。

爲了使口感更綿密順滑,酸奶裏還加入了各種高脂食材:牛油果、榴蓮、巴旦木、碧根果等,一杯酸奶的卡路裏可以高達700多大卡,堪稱“熱量炸彈”。

02

這一屆熱愛養生、追求完美身材的年輕人們,在商家灌輸的健康故事洗腦下:

不喫白米飯、面條等精致碳水,熱衷於喫從紐約火到國內、加了各種餡料的貝果;

不喝老北京酸奶,卻接受40元一杯的Blueglass酸奶;

對各種涼拌菜、炒菜不屑一顧,卻追捧着70元一份、越喫越空虛的輕食沙拉。

在這種新型焦慮的驅使下,背後衍生出的生意,可謂是越來越卷、層出不窮:

比如新中式饅頭,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歐包”:

原本樸實無華、1塊錢1個的大白饅頭,加上“控糖”、“減脂”的標籤,身價翻了好幾倍不止。

加了鹹蛋黃的“瑪格鹹蛋饅頭”,12元一個;

加了南瓜和牛奶的“貝貝南瓜牛乳吐司饅”,13元一個;

做成橘子、番茄、香菇形狀的,通通8元一個。

各種新潮的網紅饅頭店,成了年輕人的聚集地,很多人不惜排隊2小時也要买到。

至於口感嘛,很多人吐槽味道真的很一般,买回來提前蒸了還是很幹,嚼着累。

又幹又硬,甚至還沒有1元大饅頭的香和松軟,只不過是拍照好看罷了。

賣新中式饅頭的人們則賺得盆滿鉢滿,畢竟成本低、毛利率卻高,網紅化後就能吸引源源不斷的人前來打卡。

再比如中藥面包,在面包中加入各種中藥藥材,戳中年輕人的養生痛點,在各大一二线城市裏遍地开花。

黃精黑芝麻吐司,原本平平無奇的吐司裏,加入少量的黑芝麻、核桃,讓人有種喫了就能生發補腦的錯覺。

茼蒿芝麻裸蛋糕,18元一小個,口感像極了裏面放了菜梗的粗糙版雞蛋糕。

更狠一點的中產白領們,已經連碳水都不喫了,日常就是肉蛋奶配孤零零的綠色生菜沙拉。

但他們卻不知道,平時在外賣平台上動輒三四十元一份的輕食沙拉,店面都是這樣的。

有人家裏是賣電子產品的,一家輕食店老板之前买過一台收銀機,後來壞掉了就去店裏說要換新的。

沒想到一拆开,瞬間密密麻麻的蟑螂一湧而出,還有大大小小的蟑螂卵、蟑螂碎片。

可想而知,看似健康的輕食外賣店,實際上比什么都髒。

博主@內幕糾察局,就曾曝光過一家月銷量過萬的健身餐外賣店。

後廚環境髒亂不堪,地面上到處都是廢棄的菜葉;

廢水被直接要求倒在地上,地面長時間污水橫流。

員工喫飯的勺子,用來煎無油雞蛋;

腐爛變質的西藍花、番茄,被切掉壞的部分,繼續放在沙拉中銷售;

已經變質的意面,味兒再大也不會被丟棄,而是多煮上幾遍,繼續用。

像這類披着“健康、減脂”外衣的輕食,不但掏空了你的錢包,還會讓你化身爲噴射機战士,得不償失。

03

在這個魚龍混雜、充斥着消費主義洗腦包的時代,2條建議,椰子想要送給你。

①警惕“健康食品光環效應”。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詞,叫“健康光環”,指的就是健康餐的安慰劑效應。

當食品貼上“無糖”、“零脂肪”、“不含添加劑”、“有機”等標籤,人們就理所當然地推定這些食物是健康的,甚至可以不加限制,多多益善。

但事實上,“低脂肪”、“低糖”、“純天然”等,不過是商業上的營銷術語。

帶上這些健康光環的食物,往往被掩蓋了其中不健康的成分,和一些過度加工的方法。

無糖可樂,依舊是碳酸飲料;

水果酸奶,依舊是高糖食物;

加了沙拉醬的輕食沙拉,依舊含有較多的鹽分和飽和脂肪酸。

過分迷信某類食品的健康價值,只喫商家營銷堆砌出來的“健康食品”,反而會讓你適得其反。

②跳脫出“認知失調”的陷阱。

當你每天花40元买一杯商家宣傳的“無負擔”酸奶,再花70元購买一份看上去令人毫無食欲的沙拉。

一段時間過去了,你的身材卻沒有任何變化,甚至體重還增加了,你會怎么做?

《社會心理學》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詞:“認知失調”,指的是:

人們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爲,把事實解釋成他們認爲的樣子,從而減少心理上的不適。

也就是說,你不會覺得自己受騙、被商家宣傳洗腦了,而是會說服自己:貴有貴的道理。

並在下次又出現某種新型“健康食品潮流”時,努力跟風、渴望能“花錢买健康”。

希望有着同款“健康焦慮”和“身材容貌焦慮”的新中產打工人,能跳脫出層出不窮的營銷陷阱、思維捷徑。

好好喫飯,膳食搭配,喫身體需要的各種天然食物,才是愛自己的正確打开方式。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1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被中國年輕人吹捧上天的“貴婦網紅”,背後藏着多少新型焦慮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5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