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美食100 流行餐單 當老外博主遇到寧波年糕:百聞不如一試,掄起木槌上手搗

當老外博主遇到寧波年糕:百聞不如一試,掄起木槌上手搗

by admin - 2024-11-07 29 Views

“年糕叫rice cake,是米做的蛋糕嗎?”“年糕是寧波特產嗎?中國別的地方有年糕嗎?”“年糕是什么時候出現的?怎么發明出來的?”一走進寧波慈城年糕博物館,一衆老外博主就變身“好奇寶寶”,頻頻發問。

11月5日,由寧波江北區委宣傳部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共同打造的“秋行江北 感知江南”中外網絡名人江北文化之旅啓動。來自德國的@阿福 Thomas、英國的@Barrett 看中國、意大利的@Andrea 安德烈等十位中外博主,在江北探索城市的歷史人文,體驗中西文化的碰撞。

行程從江南第一古縣城慈城开始。慈城的文化根源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和傅家山文化。相傳在春秋末期,約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在此建城,取名爲句章。句章故城遺址就位於今慈城王家壩村。據考證,這是寧波歷史上最早的城市。

孔廟、古縣衙、校士館、馮岳彩繪台門等十大人文景點,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魔術師,它們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將千年的故事編織成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表演,讓初次來到慈城的博主們贊嘆不已。

祖籍慈城的文化大家馮驥才曾說過:“年糕是慈城美食文化的歷史名牌,亦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中國唯一一家年糕博物館就位於慈城,集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年糕文化傳承展示基地、水磨年糕可視化生產线、手工年糕體驗館等爲一身。

展开全文

“承襲河姆渡先民的創造,稻作文明在浙東大地落地生根,在稻谷種植的基礎上持續加工升華,制作出了年糕。”博主團走進博物館,講解員把年糕的來歷娓娓道來,據傳,慈城年糕的誕生與伍子胥有關,是他駐守慈城時發明的,最早是爲战爭儲存糧食所用。

中國各地的年糕,主要分糯米蒸制的糖年糕、粳米制作的白年糕、黍米蒸制的黍糕三大類,制作的方法主要是磨、搗、蒸三個工序,盡管稱呼有異、形狀不一,但都是用黏性較大的米粉蒸熟制成的糕,是農歷過年時應節的食品,統稱年糕。

聽着講解,博主“@阿福 Thomas”、“@Barrett 看中國”已經躍躍欲試想參與親手制作年糕。

年糕怎么打?搗搡,舂打推揉之意,屬傳統制作年糕九道工序之一,是年糕成品塑形必不可少的步驟。慈城年糕之所以具有純潔如玉、柔韌勻稱、光滑潤口、煮而不糊、久藏不爛等特性,搗搡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

工作人員准備好石搗臼一只、木槌一把、木盆一只,先做起示範。搗搡時,在石搗臼旁放一盆溫开水,然後將蒸熟米粉(12斤左右)放入石搗臼中。一人手握木槌,在溫开水中浸一下木槌頭,再推揉石搗臼中的米粉;另一人站在握木槌的人側面,雙手浸一下溫开水(防止接觸米粉時粘黏),木槌每推揉一次,他就摸抹一下木槌頭,同時翻壓米粉一次與之配合,這樣重復七八次,使米粉先期粘結成團狀。

博主們輪番掄起木槌,再重重砸向搗臼中的年糕。“哇,比想象中難很多,木槌有20多斤,每掄一次都要用很大力氣,要想穩穩砸中年糕,也不是那么簡單。”博主“@阿福 Thomas”嘗試幾次後,對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要這樣打四五十下,每打一次另一人手浸溫开水翻壓一次,逐漸把米粉團搗搡勻、實、糯,耗時半小時左右,才能完成了搗搡年糕的全過程。

剛打好的年糕香熱軟糯,早有巧手的阿姨准備好餡料,爲博主們現場包起年糕餃品嘗。“我喫過餃子,年糕做皮的卻是第一次喫,這裏面是什么餡?”博主“@Andrea 安德烈”又提問了。“是鹹菜、肉、茭白混合的,這是鹹的,喜歡喫甜食的也可以包豆沙、芝麻餡兒的。”阿姨邊回答,邊熱情地給這名外國小夥子連包了兩個年糕餃,請他多喫一點。

“非常有趣的體驗!能了解到中國歷史、民俗文化,親手嘗試打年糕,還喫到特色美食,寧波江北真是一個寶藏城市!”博主“@Barrett 看中國”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期待。

從年糕博物館出來,博主們又繼續前往江北文化之旅下一站,他們又會有什么樣的驚喜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當老外博主遇到寧波年糕:百聞不如一試,掄起木槌上手搗

地址:https://www.100economy.com/article/141153.html